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

孩子一生最受用的課程

這門課學得到教室裡學不到的本事。它不必花錢補習,沒有貧富差距,卻可以培養現代生存最不可或缺的3Q——智商(IQ)、情緒商數(EQ)、逆境商數(AQ)。

所有能夠提升孩子未來競爭力的特質,都能透過它養成:團隊合作、耐心、毅力、專注、挫折忍受力、創新。

它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基礎,凡是在這門課表現傑出的國家,通常全球競爭力的排名也比較高。

這門課是「運動」。

今年,許多和運動有關的新聞,大幅佔據媒體版面。哈佛畢業生林書豪打進美國職籃NBA,「林來瘋」狂掃美國。最近,林書豪還被紐約人選為最喜愛的運動員。

運動力 = 記憶力 x 整合力 x 應變能力
天下雜誌雙周刊在2012-04-03 發表一篇文章值得讓身為人父人母閱讀.~

運動除了健身,也能益腦。愈來愈多研究證明,愛運動的孩子,記憶力、整合力和應變能力也愈好。運動養成的團隊合作、忍受挫折、耐心、領導等特質,更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技能。要培養孩子未來競爭力,就從運動開始。

愈運動 愈聰明
「很多父母都有迷思,以為運動是浪費時間和體力,其實,運動跟智慧有直接關係,」教育專家、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舉出,國外一個實驗研究500名學童,發現每天上一小時體育課的孩子,考試成績表現比較好。洪蘭解釋,運動會增加大腦血液流動,促進海馬迴神經營養因子基因的表現,可以幫助記憶,讀書更有效果。

體育課時數落後國際
奇怪的是,台灣教育極端重視智育成績,卻對能直接刺激智育表現的運動課,興趣缺缺。根據《天下》調查,台灣中小學生每週上體育課約8、90分鐘,還不到美國、法國的一半,甚至比中國、日本還少。而且,年齡愈大,上體育課的時數愈少。

後設認知能力
台北體育學院運動教育研究所所長周建智,舉籃球為例。籃球需要眼快、手快、腳快、決策快。球員拿到球,只有零點幾秒的時間做判斷,該怎麼應變,自己投籃或是傳給別人?
這時候,球員需要很強的訊息整合力,這是運動培養出的「後設認知能力」。周建智比喻,「後設認知能力」就像電腦記憶體,每次比賽對手都不一樣,必須隨對手調整作戰策略。而比賽經驗會儲存在記憶體裡,經驗愈豐富,處理比賽的策略就會有更多變化。

運動培養高EQ
新竹教育大學體育學系主任黃煜肯定,運動員每天要面對輸贏,輸了,摔球拍、罵裁判都沒用,只能調整心態,重新再來。「所有的運動員,都是從輸球開始,不可能一步登天,」黃煜說,運動會磨練人的個性和耐心。
曾雅妮父親曾茂炘透露,曾雅妮小時候輸球,「脾氣很大,會摔球桿。」他反覆告誡女兒,「球是死的,愈生氣愈打不好。」經過多年調整,現在曾雅妮就算表現失常,「也是笑笑的,再回去練習,拚下一座冠軍。」

運動訓練獨立、掙脫逆境
運動除了能鍛鍊「後設認知能力」,陶冶品格、EQ,還能訓練孩子耐力、意志力、受挫力,和遇到困難時不輕言放棄的逆境能力(AQ)。國外研究指出,規律運動,會幫助人正向面對壓力。因為,運動時大腦會分泌腦內啡,讓人有放鬆、快樂的感覺。

*本文轉載自 天下雜誌雙周刊 研究-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

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

左手持拍具有的優勢


在目前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慣用手是右手,所以小朋友經常在吃飯或寫字被要求右手去做,這或許是對於慣用左手的小朋友較辛苦點,那打網球用左手持拍會如何 ? 告訴你,其實左手持拍的選手,在先天上本來就具有若干優勢。


難怪紅土球王NADAL無論吃飯寫字一些日常瑣碎慣用手皆是右手,但打球偏偏是左手持拍。

目前大多數選手右手持拍居大多數,左手持拍佔少數,所以擊球的球路較少見,對手覺得非常棘手,易造成對手困擾產生失誤。


再說,在球場Advanced側發球時,運用左手能夠將球帶出更大的角度,因此較容易得分,
當然有人會說,右手持拍球員大可在DEUCE側發向左手持拍者的反手位,也就是外角,不過由於網球比賽的計分方式,還是有些細微的差距。

網球比賽的計分,在奇數分的發球往往是關鍵分,或是相當重要的分數,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,比如:面臨破發點時,有0-40 15-40 30-40 advantage四種可能,其中有三種情況,你必須用Advanced側發球,同理,擁有局末點時則相反, 40-0 40-15 40-30 advantage,但同樣也是三種情況會在Advanced側發球。

當然,對一般業餘選手而言,這樣的不同可能不會帶來任何影響,不過換成是激烈競爭,程度相當的職業選手之間,一點點小差距就足夠扭轉戰局,特別是越倚賴發球的選手,這樣的差距就更明顯,很好的例子是Ivanesevic跟Rusedski  這兩位有相當程度的代表性,在運用左手的優勢上,另外前球王馬克安諾也是著名的左撇子,他切削式的發球也相當有用。

當然,這幾位選手的發球當然不只是因為左撇子的關係所以很好,而是各有各的特色,但不可否認的,左撇子的確在關鍵分的把握上帶來一些效果。

就伊凡的發球而言,最大的特點就是準備時間非常短,感覺上想都沒想就發出去了,如果沒有交手幾次的話,可能會不太習慣,另外就是伊凡的發球帶的旋轉 (側旋) 較多 (以跟Rusedski比較而言) 球速也稍慢,但是外角球向場外的轉向會更強,在草地球場上,切球或大量旋轉的球都是很好的。

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

運動增強腦力與學習力

文/洪蘭(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)

最近,我看到一本很有趣的書,叫《大腦的規則》(Brain Rules),作者是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發展學家。他從研究發現:教室和辦公室是對大腦最不利的地方,因為人演化是每天要動的,我們的祖先每天要走大約十九公里覓食;在動的時候,大腦產生正向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--多巴胺。

正向情緒對身體健康有益,運動時大腦血流量增加,神經細胞獲得氧和養分也越多,對腦力發展越有幫助;腦力強的人,越能生存,因為智取永遠勝於力取。

運動還能增強免疫系統,助人抗壓,所以美國很多公司的地下室,都設有籃球場或健身房讓員工紓解壓力。

作者說,大腦不是演化來一心多用的,開車打手機,就跟酒醉駕車一樣危險,因為大腦是序列處理訊息,每次切換作業,都需要半秒,這就是為什麼打手機者在踩煞車時,總比別人慢了半秒。

另外,我們的經驗和知識的學習,會改變大腦的神經連接;長期受虐和緊張會改變大腦結構,使聯結兩個腦半球的胼胝體比較小,掌管記憶的海馬回神經元萎縮。最近看到新聞:父母因孩子不聽話,半夜把孩子趕出去或叫他學狗爬,令人憂心。

每個人的大腦不同,甚至連雙胞胎也不同,這是因為後天經驗有所差異,而且大腦區域成熟的時間和次序不一。因此,作者大力抨擊美國的學校沒有顧及大腦成熟的個別差異,給予孩子同樣的功課和要求。看了令我汗顏,因為我們也是如此。

作者認為,大腦最重要的功能是溝通、了解彼此,而不是記憶。從演化看來,他是對的,人能從遠古生存下來,最主要是因為人類群居,用團體的力量去抵抗野獸,所以溝通的確是大腦最重要的功能。但是,現在我們只重記憶,拚命叫孩子念書,捨棄最重要的人際互動,使孩子空有死知識,無法與人共事,實在枉然。

我們的記憶需要一段時間來固化,因此作者建議學校在第一次教完後,隔九十到一百二十分鐘再複習一次,這樣效果最好。

二○○○年,諾貝爾生醫得主--哥倫比亞大學的肯戴爾教授(Eric Kandel)花了四十年功夫研究記憶而得獎。我們已經知道睡眠、作夢都跟記憶有關;不讓學生作夢,會影響學習成效,因為所學的東西無法在睡眠中拿出來整理,去蕪存菁。所以要孩子學得好,應該讓他睡得飽。

另一個很重要的大腦訊息,就是童年在家庭中所培養出來情緒的穩定性,是預測以後學業成績最好的指標。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,是兩人相親相愛,每天回家吃晚飯,陪伴孩子成長。

其實,最近我們的實驗室去少年感化院做受虐兒研究,發現他們對生氣臉的反應是潛意識的,這種意識下的創傷,跟羅馬尼亞孤兒院院童一樣,即使被美國正常家庭領養了十年以上,仍有嚴重的情緒障礙。可見家庭對孩子的重要,金錢或有聲書並無法替代父母的關懷。

我邊看這本書,邊覺得正確的認識大腦很重要。許多父母都願意犧牲享受來幫助孩子學習,但是假如作法不當,往往適得其反。因此,我花些筆墨把腦子如何學習的重點寫出來,希望能夠提供大家事半功倍的原則。

----轉載自國語日報家庭版